第(2/3)页 可这一切,在殷若虚八岁时,发生了变化。 这一年,殷广的正妻白婉婷过门。 白家是江浙道世家名族,白婉婷则是白家嫡女,她本人生得又是貌美无比,与殷广结合,称得上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怎么看这都是桩顶好的亲事。 白婉婷过门后,怎么看殷若虚怎么不顺眼。 这也难怪,正妻刚进门,家里就有一个八岁的庶子,换了哪个名门闺秀都受不了,白婉婷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白婉婷也不是那宽厚包容、忍辱负重的性子。 殷若虚在她眼中,就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贱种。 于是,白婉婷便以名头不好听为由,撺掇殷广把殷若虚送到乡下别院养着。 殷广有些犹疑不定,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那么长时间怎么也有些感情了,骤然送走总有些于心不忍。 不过另一边又是自己明媒正娶的正妻,殷广属实是为难,也只能拖拖拉拉,敷衍了事。 直到两年后,白婉婷诞下一子,这是殷广的嫡长子,对他的到来,殷广自然是欣喜万分。 此时,白婉婷又重提旧事,要求殷广把殷若虚送走。 殷广虽然仍有些不忍,但嫡子日后是要继承爵位的,与庶子毕竟有着云泥之别,殷广到底是个利益动物,最终还是顺了白婉婷的心思,把殷若虚送走了。 殷广做事也是果断,干脆把殷若虚赶得远远的,让他去海上生活,美其名曰让他接管殷家的海贸生意。 他也不想想,殷若虚一个十岁的孩子,要怎么和海上那些凶恶贪婪的倭寇周旋。 更何况,殷若虚被送到海上,就表明了殷广的态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就是一个不受器重的庶子。 有了这层认知,那些奸滑的管事又岂会安安心心听殷若虚一个毛头小子的差遣,到时候还不是阳奉阴违? 种种困难,无论殷广是真不知道还是装看不见,时年十岁的殷若虚很快就被送到了离陆地数十里远的一座海岛上,这里是殷家在海外的一处驻地。 而当时跟着殷若虚一起的,只有两个贴身奴婢,还有李大有率领的三名殷家家将。 如此险恶局面,换个普通公子哥恐怕早就放弃抵抗,安心当米虫了。 可是,有些人生来就注定不平凡。 刚到海岛驻地,殷若虚就用一颗真心,感动了李大有等家将,让他们真正归心。 一年后,在殷若虚过人的手腕下,原本趾高气扬的海岛管事对殷若虚俯首帖耳。 没多久,这座叫做双门岛的海岛就已经完全落入了殷若虚的掌控中。 又三年,殷若虚培植出了一批真正忠诚于他自己的亲信。 这些人,有的是岛上原本的家将,有的是双门岛附近的渔民子弟,甚至还有一些,是在周边纵横抢掠的海盗。 尽管原本的身份不同,但他们到了殷若虚麾下后,就通通成了忠心耿耿、勇猛敢战的精锐。 倚仗着这些铁杆班底,殷若虚从双门岛起家,一步一步掌握了殷家的海贸生意,让殷广当初的一句戏言成为了现实。 而此时,殷若虚才十八岁。 此时的殷若虚雄心万丈,他早已看以藤原为首的熟倭大头目不爽,决心甩开这些人。 首先的一步,就是绕过藤原,直接与南洋做生意。 事实证明,殷若虚的破除成规,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第一批十五艘海船,往返南洋一趟,就获得了比以前多数倍的利润。 第一次尝试,就让殷若虚尝到了甜头,对藤原这些中间商更是深恶痛绝。 于是,殷若虚派往南洋的船队越来越庞大,带回来的收获也越来越丰厚。 如此大的声势,很快就引起了藤原的注意。 藤原当即派人向殷若虚提出强烈抗议,谴责殷家背信弃义。 殷若虚对此不屑一顾,继续我行我素。 交涉无用,藤原只好动用武力,生倭。 别看生倭和熟倭看起来好像泾渭分明、大不相同,实际上他们都是从倭国流亡至此,彼此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