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磁力线圈阵列电流:正常(35.2kA),电磁线圈完整。” “粒子靶向室:未检测到杂质与微粒沉积。” 伴随着ETPD自检程序的启动,系统控制台自动语音提示也开始了工作。 随着凯文斯通在主控台上输入了一串命令指令后,马维和卡勒布门罗的身体也开始紧绷起来,随时通报着核心设备的预热进度。 “真空腔体抽空启动,当前真空度:10的负七次方Torr。” “等离子体引导装置冷却模式激活。” “液氮冷却管道注入开始.液氮注入完成,管道温度稳定-196°C。” “等离子体冷却系统压力检测正常。” “磁力线圈超导态激活中……冷却状态稳定。” “粒子注入系统启动,当前目标粒子:氢离子。” “粒子引导速率:标称 300 keV。” …… “朗缪尔探针阵列信号检测启动.数据链路稳定。” “中性束加热系统准备就绪,参数锁定至目标范围。” 马维和卡勒布门罗最后两条播报一结束,凯文斯通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吧。” 说罢,凯文斯通啪啪啪的在键盘上敲出一连串的指令,而现场的实验人员,也开始有条不紊的操作起各种实验仪器,按实验计划的要求,分步骤开始执行。 “实验序列已启动核心磁场环加载.” “等离子体腔体电流:45.3kA,等离子体环成型。” “电磁线圈场压:均衡电子密度波动率监测中。” ……… 随着最后的一句通报结束,面前的电脑屏幕开始出现一连串的数据流。 看到屏幕上不停滚动的数据流中一条警报都没有,凯文斯通这才松了一口气。 “真空腔压力……粒子引导场……等离子体生成状态……电子温度……都是正常!完全符合实验方案!” 凯文斯通满面红光的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时不时的还会看一眼隔着数层铅玻璃的ETPD。 “这一次实验肯定能拿到想要的结果。”马维那张老脸上的痘痘更是红的就像要爆开似的。 这个实验要是成功了,至少可以发一篇顶刊,他作为核心人员怎么也能凑个并列一作。 这几年量子和高能物理领域的顶刊论文并列一作越来越多,少的有三四个,多的甚至七八个。 主要就是现在的物理,基本要靠跨学科合作,理论物理学家负责理论推导,实验物理学家负责实验设计,数据科学家进行数学建模与结果分析……这样一来,并列一作就成了常态。 而如果实验失败……呵呵,那就意味着这个团队的研究进度将被延迟至少半年,说不定就会把顶刊机会拱手让给其他研究组。 最紧张的无疑还是凯文斯通,站在马维身后不停地探头探脑,看着马维面前的电脑屏幕。 实验方案中,托卡马克中的等离子放电大约要持续30秒左右,对于凯文斯通来说,这简直就是他出生以来最慢的30秒。 方豫也同样看着屏幕,精神力却始终关注着实验室内的情况。 外面看不到,但在他的精神力反馈中,他能够清晰的‘看’到紫色的等离子流一秒内就在腔体内逐渐旋转成环,仿佛一条被磁场束缚的能量巨龙,在炽烈的核心中扭曲翻腾。 看起来确实很顺利。 方豫眯了眯眼,刚想把精神力撤回,就感应到一道湍流激励波似乎并未被腔体顶端的湍流抑制器抑制,反而冲破磁场线圈的稳定区,正疯狂撕裂等离子体边界。 等离子体生成的第五秒,马维的电脑屏幕上,突然蹦出了两条红色的“警告”! 不好! 还没等凯文斯通和马维反应过来,方豫的双手就已经在控制台前迅速的敲击起来。 “怎么回事!?方!你在干什么!?” 凯文斯通脑子轰的一声。 刚刚的警告是什么?方你又在做什么?你怎么能调整成为手动模式!?你要毁了这个实验吗? “你看看数据,湍流抑制传感器脱落了一个!反馈数据有问题!”方豫盯着控制台的屏幕,不停的敲击着各种参数。 凯文斯通扭头一看马维的电脑屏幕,果然,不过四五秒的时间,上面已经飘满了红色的“警告”信息! 完了! 好不容易准备的实验,完蛋了。 凯文斯通瞬间就感到了什么叫绝望。 熄火吧。凯文斯通刚想说这句话,抬头看了一眼屏幕,却看到屏幕上的警告一下子就减少许多,一两秒后,所有的红色“警告”信息都已消失不见。 这说明等离子流已经彻底恢复了正常! 什么情况? 凯文斯通张大嘴。 “成了,我重新手动调整了湍流抑制磁场的参数,屏蔽掉了那个脱落的传感器,应该基本没问题了,实验还有7秒,6秒,5秒……” 方豫的声音在凯文斯通耳边响起。 手动调整了湍流抑制磁场参数? 你说的这是人话吗? 凯文斯通继续张大嘴。 一共几十个传感器,你怎么知道是哪个脱落的? 真脱落了吗?假的吧?这怎么可能是人类能做到的? 但刚刚系统确实已经提示了警告啊。 几秒钟的时间说话间就已经过去,ETPD已经进入了自动熄火程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