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方豫念着意识中的信息,感觉好像每个毛孔都做了个毒龙。 爽死了。 “我研读的第二篇是《自动编码变分贝叶斯》,这篇论文实际上……” “这种近似通过最大化证据下界来实现,从而避免了直接计算难以处理的后验分布……” “VAE的损失函数由两部分组成……” “基本上,可以把这篇论文提到的VAE视为机器学习的底层工具之一,可以为强因子模型在大数据中的应用提供底层支持。” 听完方豫对第二篇论文的讲解,张畅也坐不住了。 他是国立数院的,这篇论文中相当一大部分比例内容都是他专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复杂的概率图模型和变分推断,需要研究者对概率论、统计学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才能读懂。 而在方豫的讲解之下,他居然真听明白了这论文到底是干嘛的! 这说明这个大二学弟是真的把这篇文章彻底理解了啊。 这种妖孽不早就应该去MIT或者斯坦福了吗?至少也得去个普林斯顿,还留在国内读什么大学!? 张畅是真学神,智商高达160,他的智商可不是那种网上公众号九块九一套题测出来的,而是真的参加了门萨测验的结果。 要不是他研究生毕业后的路早就被铺好了,他都不可能留在国内读研。 没有人比学神更能理解什么是学神。 这还是张畅生平第一次有了被人碾压智商的感觉。 方豫讲完第二篇,紧接着就开始讲第三篇。 “第三篇《生成对抗网络》是去年的大热论文,内容比较简单……” 听到方豫说的,宋立恒感觉心脏都在疼。 比较简单?你说的是人话吗? 哪儿特么简单了? 那个目标函数你真搞明白了? “其中,D(x)是判别器对真实数据xx的判别概率,G(z)是生成器生成的假数据……” 艹!还真搞明白了。 现在的本科生都这么变态的吗? 不对啊,7月份之前,老子也是本科生啊。 在宋立恒生无可恋的目光中,方豫开始为自己的组会首秀结尾。 “在应用层面,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对抗网络训练模型在图像生成方面的作用。” “但实际上,依据其算法,我们可以尝试生成对抗网络应用在强因子模型之中。” “例如在合成数据集方面,它可以……;同样,也能用于高维数据的降维,提取因子的效率比之前可以提升上百倍;在异常数据监测上……;最重要的,它展现出了模拟和预测复杂的金融市场行为的潜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课题第一阶段的目标,完全可以将GANs与强因子模型进行结合,我相信这两方面应该能碰撞出比较灿烂的火花。” “我的汇报结束。” 方豫对童永山以及其他组员点了点头,很自然的坐了下来。 现场足足安静了十几秒。 “啪!啪!啪!” 童永山打破安静,率先鼓起掌来。 “好!好!好!”童永山激动的脸都红了。 方豫再次获得了童永山的三好学生认证。 童永山怎么也没想到,一次普普通通的组会,居然由组内学历最低的本科生,给自己找出了课题的第一阶段的方向。 “方豫,如果由你来组建GANs与强因模型的应用结合,你有多大把握能够成功?” 童永山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这是已经指定组长了吗? 我们一堆硕士博士,以后要听这个本科生的? 这特么还是本科生吗? 童永山目光炯炯。 他根本不在乎谁当组长,无论谁是组长,最后都是给他打工。 他更不介意自己是一作还是通讯作者,如果方豫能够搞成功,一阶段论文的一作给方豫又如何? 这就是手握7篇五大顶刊SSCI顶级学者的底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