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黑白难辨-《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第(2/3)页
    “难怪佛道重悟,昨夜精进,胜过一两年苦读!”
    合上书卷,瞥见地上的杂物,方才想起来未整理剑侠遗物。
    一柄上等精钢长剑,没有任何特殊标记,三百多两银票,玉佩玉扳指金银簪子等首饰,总价值超过五百两。
    “不偷不抢有这身价,至少是個大户出身。”
    李平安将长剑收入密室,首饰抽空去换成金银,来到院中生火做饭。
    刚点燃灶膛,媳妇就坐在板凳上。
    “相公,我帮你烧火。”
    烧火的时候,不忘盯着李平安煮粥,怎么处理内脏,添加什么调料,掰手指头计算熬了多久。
    “家里没长辈,就咱俩过日子,不必强迫学什么。”
    “相公,我一定学会做饭!”
    李平安见媳妇柳眉微蹙,显然是下定了决心,于是放慢了熬粥步骤,边做边解释这么做的缘由。
    孤独了六年,忽然发现有个人说说话,也不错。
    即使是平淡如水、没甚营养的家常。
    ……
    春去秋来。
    任由朝廷风云变幻,影响不了殓尸房的平静。
    迎来送往的尸骸,要么是流民乞丐,要么是畏罪自杀的犯人,李平安见多了早就麻木。
    媳妇刚开始还害怕,吓得躲在屋里不敢出来。
    慢慢的习惯了,帮着李平安递器具,只是脑子反应慢,经常剪子刀子拿错了。
    李平安处理尸骸,早就到了庖丁解牛的境界,不用看也能摸对工具,然而没有拒绝媳妇的帮忙。
    又不急,纵使递错了,剪刀当刀子用也无妨。
    死者都没意见,李平安更不会苛责。
    这日。
    钟二送来了具特殊尸骸,死者是国子监赵祭酒。
    从三品官职,穿朱戴紫的大员,干枯的尸骸躺在草席上,与流民乞丐并无多少区别。
    “赵祭酒犯了什么罪?”
    李平安面露诧异,他读过赵祭酒写的《洞玄道学科仪》,论述道教法坛、斋醮、道场等法事来源和用途。
    行文有趣,措辞严谨,犹胜过许多道门真人的著作。
    一直想当面请教,未料到这般形式见面。
    读者站着,作者躺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