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原来是有友人在许都?而且也是位君侯?” 荀潇饶有兴致的笑了起来,顺势坐在了他面前。 这黑袍男子当时就来兴致了,“不错。” “这人走运,便可立功,说来你也许认识,不过即便是他本人在此,我也绝不惧怕说上几句,我自小便是看他长大的兄长,感情说来也深厚。” “他还欠我十九碗面钱。” “十八碗,”荀潇强调了一句。 “有没有可能是十八碗?” “嗯,也有可能。” 郭嘉说完这话,登时愣住了。 诶?! 卧槽!? 他蹭一下站起身来,目瞪口呆的盯着荀潇看。 “你是文伯?” “不错,我是文伯,兄长十年不见别来无恙啊。” “我就说!如此年轻有为,英明神武之人,如今唯有荀氏二郎而已!” 好你个荀老二,你是文伯你不早说! “哼,我早看出是你,方才不过试一试你的脾性,”郭嘉轻笑了几声,忽然松了口气,道:“数年不见,你已成熟许多了,能有此虚怀若谷的气度,令人敬佩。” 他话音刚落。 在旁边的贾诩就已经开始摇头了。 没用的,上次我已经这么干过了,这小子不当人子。 这台阶他绝对不下的。 荀潇点了点头,伸出手握住了郭嘉双肩,气氛一下子变得铁汉柔情起来。 多年不见,此次再次见到,都是少时的身影,荀潇眼眸有些朦胧雾气,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这些年,我一直念着兄长这十八碗面。” “好!”郭嘉也是彻底放心了。 看来多年过去,荀文伯也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胡作非为。 至少现在为一方君侯、五官中郎将,成熟多了。 这么说,刚才我说的话就这样过去了,这是见面的场景,倒是也还算不错。 荀潇重重地拍打了几下他的肩膀,脑海中回荡着郭嘉刚才说过的话。 一时间勐然回头对典韦大声道:“阿韦,煮面! 拿鱼汤煮,煮三十六碗!” “兄长,我现在还你两倍!” 贾诩:“……” 我就知道! !这场景我太熟悉了,熟悉得心里痛。 那天,好在求饶快,不然真被砍了。 郭嘉:“???” 三十六碗。 好家伙。 “文伯,也可以不用还的。” 荀潇的笑容越发的核善,轻松的道:“那怎么行,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不用了吧?!” 郭嘉眼睛都瞪大了,我刚喝饱! 这么多酒,你这…… “典韦!准备喂郭公子吃面。” “诶。” 典韦挠了挠头,对郭嘉露出了一丝歉意的笑。 毕竟是自己把他钓上来的。 而且本来还以为是旧识,没想到是这么个旧识。 …… 半个时辰过去了。 “真吃不下了,典韦,算了吧,你帮我劝劝。” 典韦挠了挠头,一脸的苦色,低声道:“刚才劝了,他说没问题,只要剩下的我吃了就行,我想想还是您自己吃。” 郭嘉坐在一个长桌前,生无可恋。 脑子都是一片懵乱的,我是谁我在哪,我来这里干什么? 如果行走百里就是为了三十六碗面,那生命的意义在何处。 “文伯,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天下诸侯之中,谁能最终真正功成名就,直到天子东归洛阳,最终被曹公请入许都,方才明白志才当初跟随远走,以及文若倾力跟随,是何等的明智。” “其实,人此一世,无非是情义二字,曹公当年有宏愿为大汉征西,此时又真正是匡扶汉室,奉天子之人,这才是天命所归。” “尤其是你,实不相瞒,我从小的确很烦你,但现在再见到你,却令我刮目相看,你可知前些年我在北方袁绍处,做过什么?” 郭嘉忽然深情,其余之人都围坐在了周围,他们当然听说过郭奉孝的名号,不过传言之人并不多,只是戏志才在鼓吹罢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