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兄长既然多喜看曹军之情,为何不去投奔曹操呢?虽然年纪尚浅,但兄长可先从徐州境内推举而入,随后徐徐得升,日后必然也会有一席之地。” 诸葛氏这两兄弟,如今都很年轻,但都因为战乱之故,早已经对世事颇为了解,并且家中迁徙,路途艰险,看透了人情冷暖,知道这汉末战乱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诸葛亮更是少年老成,是以他们交谈起来,基本上和二十及冠之人无二。 听闻弟弟之言,诸葛亮犹豫了片刻。 才道:“曹操心中乃是霸道之路,但行仁义手段,真是令人捉摸不透,我不去曹地,便是因为摸不透他。” “曹氏麾下,已有数名谋臣,早已没有诸葛氏一席之地,荀氏三杰已经牢牢占据主位,此后若是想要再去,须得二十年后方可。” “到那时,天下大势将会再生变故,我还得等。” 诸葛亮澹然说道,年轻的他内心也十分清楚,现在可不是去许都的最好时机,他们诸葛氏已经没了当年的人脉背景。 这年头又不是如同此前一样公车来征辟入仕。 曹操唯才是举肯定是有代价的。 比如,他说谁有才,谁才是有才。 那就意味着推举上去的人肯定都是曹氏之人,他们会依附成群,外姓之人日后若是想要官位,想要擢升,那就必须是向曹氏低头。 这唯才是举暗藏的门道,诸葛家族看得通透,所以他们还是宁愿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以求在这一场乱世之中,得以更好的生存下去。 乱世,对于大汉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筛子,自古以来已是如此。 “再等等吧,且多关注北方占据,若是曹袁之争落下帷幕,迟早乃是他们南下之事。” 那时的我,正值意气风发之年,会等到我的明主。 …… 许都。 曹操大军北上而回,在宛城安排好了兵马部署之后,带着张绣的两万子弟兵,这些都是大汉旧将兵马,原本属于张济。 从西凉带来者居多,善于骑兵征战,年岁都在三十上下。 经验丰富,而膂力不弱。 并且他们有精良军备,懂得战阵,日后操练起来十分方便,这一点是很多新兵所不具备的。 曹操刚回来。 荀或已经带着文武在许都大门之前,十里之外相迎。 其中,董承、杨彪,刘备等人皆在此列。 他们在听到宛城战报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绝不可能。 这边许都还在查探刺杀的消息,还在多方打听荀潇的情况,却没想到一转脸人家已经去宛城立功了。 曹氏的几个将军则是面带悠然自得之色。 自家大哥在宛城打下了如此潇洒恣意的胜仗,那当然是值得吹好几个晚上。 现在全军都知道宛城发生了什么。 如此计策宛如鬼魅,简直就不是人能想出来的办法,在张绣投降之前就已经洞悉了张绣诈降之计策,并且亲自为引。 以欲擒故纵之计,让宛城彻底归附。 这一仗,连天子刘协听了都坐在榻上沉默许久,足足一刻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甚至目光呆滞的在忧愁着什么。 若是真正忠于汉室之人看到他那模样,必然可以想到他在忧愁着什么。 那是忧愁,如此大智又大勇之人,用兵宛如鬼魅,对人心洞察彷佛有非人之能,如何能从他的手中将大汉再拿回来。 而且这人,对天子一直都非常尊敬,只是在不宜察觉之中,掌控着朝堂上的一切。 可怕。 此时的城门之外,几帮人的心思完全不同,各有喜忧,刘备更多的则是羡慕,带着两位结拜兄弟在远远张望者。 “二弟,三弟,曹孟德这一战,声名可比当年击溃袁术更盛,比夺下徐州更妙,宛城虽是小地,但却是南阳之要地,而南阳又是荆州之北面屏障。” “他如今彻底拿下了宛城,相当于已经早早将一只脚踏进了荆州。” “大哥,这仗打得确实漂亮,曹司空不愧其名也,恐怕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关羽轻抚胡须,柔声感叹。 刘备一愣,当即回头用旁光偷看了一眼关羽,快速的道:“这叫什么话?我意思是此战匪夷所思,怎么可能真的这么漂亮!肯定是有什么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 “这胜负之数,岂能听个战果?那肯定是修饰过才会如此!” 张飞连忙拉住了,笑着劝说,“哈哈,大哥,二哥就是随意夸赞一番,您着什么急。” “我,我着急了吗?”刘备眨了眨眼睛。 “没有啊!?我哪着急了。” 关羽茫然点点头,“是有点,是有点急。” “没有没有,没急。” “没急吧。” 刘备随意都囔了几句,心绪平复下来,但他刚才情急之下所说的话,到也算是提醒了自己。 绝对没那么简单,这仗打得话本都不敢这么写,凭什么。 绝对还有些什么个中凶险,是世人所不知道的。 说话间,曹操的车马已经到了荀或之驾前,此时荀或直接到了门前来,躬身相迎。 曹操刚一出来,愣住了。 “啊哼?!” 他愣神的片刻,不自觉的笑出了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