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霸道-《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2/3)页
而且,一旦大明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就不再怕大明的百姓出海下南洋求生活了。
甚至到了那个时候,大明会巴不得百姓往南洋去,毕竟吕宋等国的人口也不少,饶是想要将当地同化为大明所有,还是需要进行迁民的。
最后,何秋还直接挑明了一点,自古的王朝大都是两三百年的寿命,原因也很简单。
土地兼并,或者说之前何秋在《国富论》的文章中说过的贫富差距过大。
这是很难避免的,毕竟一直以来土地就这么多,而人口随着盛世的到来只会不停的滋生。
更不用说,本朝开始推行摊丁入亩,不再征收人丁税,这样一来百姓生孩子的积极性只会更高。
可以预见的是,大明接下来的人口很快就可能过万万人,到了那个时候,纵然有土豆、红薯等产物,也很难撑得起这么大体量的国家。
若想要治标,自然就是努力抑制兼并,推行摊丁入亩,理清田地等等。
可要是想要治本,还是需要开发南洋、辽东等地,当地都是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完全可以减轻中原腹地的人口压力。
更可以不断推动技术的进步,提高生产力,这也是何秋在之前的《国富论》做过论述的,在这篇文章中也就没有再多做论述。
如此一来,大明控制了南洋,给国内的流民、滋生的人口找到了活命的地方,算是固本。
更可以因为南洋,增加大笔的钱粮收入,由此又可以养起来一支强大的陆军,让大明在陆地上再无威胁。
南洋多产米粮,掌握了南洋,就等于大明平白多出一大笔粮食,有这笔粮食,就可以减缓对东南的压榨,缓和朝廷和东南地方的矛盾,减轻江南百姓们的负担。
可谓是一举而数得!
看完何秋的这篇文章,朝臣们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不怪他们,之前何秋的那篇《国富论》已经相当离经叛道了,满篇没有圣人之言,但因为说的东西有实例,大家也都能认了,毕竟是偏理论的东西。
可如今这篇文章就又不一样了,一看就像是一篇战略极为深远的文章。
可是在这篇文章里,照样没有仁义道德的痕迹,全部都是功利之说,斥裸裸的霸道。
这让有些人就很难接受了,变法变法,还真的是变成法家的功利学了。
倒是如今管着户部的夏原吉眼前一亮,他可不在乎这是不是霸道,他只在乎能不能收到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