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背后的大鱼-《大明:开局朱棣被困雨林》


    第(3/3)页

    何秋看着眼前这两个小子,笑了笑,还是太过年轻啊,这事上哪有那么多干脆利落的事,大部分不还是需要妥协。

    把朱高炽兄弟两人劝着出了书房,让他们还是安心看书,别老是考虑这些问题,如果有想法,可以和朱棣写几封信询问,但一定要用密文。

    朱高炽两人也很懂事的答应了,毕竟这样的事情实在不适宜诉诸文字,万一被人知道了,那就是离间天家感情,甚至因为他们的身份,会让人觉得,是朱棣想要夺取皇位,准备的宣传策略。

    那个时候,朱棣就满嘴都解释不清了。

    等到他们兄弟二人出去了,何秋坐回位置上,才又陷入了沉思。

    事实上,何秋一开始就特别怀疑朱元璋手下的文臣,参与了这次谋害太子的事情。

    毕竟朱元璋要动的是整个官僚体系的利益,是纠缠了千年的土地问题,虽然他的改革确实能让部分百姓受益,可是损失利益的人手上更有力量,做出什么事都不奇怪。

    更别说,终明一朝,死的不明不白的皇帝多了去了,未来的武宗不就是落水后,本来还好好的,突然就重病身亡了?

    如今虽然朱元璋威望极高,是开国之主,但是动不了朱元璋,难道还动不了你朱标?

    何况朱标也这么偏向改革,若是真的让他继位了,恐怕又是几十年绵延改革。

    真到了那一步,就是这些文官们不接受,也会被定为祖制,轻易动弹不得了。

    可是当时,何秋还觉得可能性不大,毕竟这些文官就是能杀了朱标,又如何能保证继位之君会是符合他们利益的人选呢?

    若是有了吕氏,那一切就能说得通了。

    她常年在朱标身边,对朱标和朱元璋的深厚感情是有了解的,这二人的父子之情的深厚远超一般的天家父子。

    就是出于愧疚,或者补偿心理,朱元璋也一定会推太子的子嗣为储君,只要这期间,朱允炆表现的足够孝顺,那他的储君之位就能稳定下来。

    说不定还有太监势力的插手,虽然洪武一朝,宦官基本没有声音,但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诉求,狠下心割了一刀,难道就只是为了来宫里伺候人吗?

    他们也是渴望权力的,可是朱元璋不给机会,而朱标对太监也不怎么看得上眼,虽然对他们的态度不错,却不会给他们真正的权力。

    若是有吕氏在一旁拉拢,恐怕还真的会有鬼迷心窍的,帮着她做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