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走南闯北-《走西口之天山行》


    第(2/3)页

    这天晚上,海米提让爷爷回毡房休息,他带着庞咚咚来到爷爷专门熬鹰的毡房里。

    见蒙着双眼的雏鹰站立在一根悬在半空中的粗绳上,海米提来回拉动着粗绳,不让雏鹰站稳或睡觉。

    庞咚咚看着这只可怜的雏鹰心生恻隐之心,伸手抓着丈夫的手哀求道:“你就让它睡会儿觉,就一小会儿嘛。”

    海米提望着美丽的妻子,“老婆,训化老鹰时一定要狠下心来,不能心慈手软,否则半途而废了。我现在停下,爷爷前几天的辛苦都哈马斯白开了(全浪费了)。”

    看着丈夫坚毅的神情,庞咚咚自知里面的道理,她跟海米提轮着摇晃粗绳。

    已经煎熬了一周时间的雏鹰实在是精疲力竭、神魂颠倒了,在东方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时,再也熬不下去了,“扑通”一声从绳索掉在地上。

    欣喜若狂的海米提撒腿朝外跑去,不一会儿,爷爷来到毡房,看着地面上的雏鹰,右手捋着胡须哈哈大笑,开心得用哈萨克语说道:“这是我见到的一只最能煎熬的鹰娃子,将来是只勃尔古特雄鹰。”

    熬鹰阶段结束,这只是完成驯服雏鹰的第一阶段,万里长城走的第一步。

    堂弟帕鲁克端了盆水走进毡房,对着倒在地上的雏鹰的鹰头浇起了凉水。

    见雏鹰苏醒了,海米提将早已准备好的盐水端过来,把小碗放在苏醒的雏鹰面前,雏鹰贪婪的饮水。

    听海米提说,这段时间只给雏鹰喂水,不喂任何食物,半个月之后,这只雏鹰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时,没一点精气神,服从人类的训化后,爷爷才会给它喂食。

    十天的婚假即将结束,哈米提和庞咚咚恋恋不舍离开了果子沟草原,与爷爷奶奶分手之际,爷爷邀请来年的纳吾肉孜节,海米提带着媳妇一定来果子沟草原过节。

    庞咚咚与海米提骑着果子沟草原最雄壮威武的黑色大马朝广仁乡骑行,牵挂着这只雏鹰的庞咚咚决定,明年一定来果子沟草原看望爷爷奶奶等亲人,也顺便看望这只瘦骨嶙峋的雏鹰。

    广仁乡农村有句土话“老大憨、老二奸、老三行、老四老五鬼机灵,调皮捣蛋数老幺。”

    这句土话在田坤禾家来说,还是比较贴切的。

    老大田苗是个尽责的憨傻老大,为人实诚,对弟妹都能把自己的心掏出来。

    老二田穗从小就头脑灵活,老三田庄为人耿直仗义,干起活来是把好手;老四田薪和老五田草脑子机灵,老幺田杉(狗剩子)在堂哥堂姐的呵护下,性格开朗许多,恢复了男孩心性的他,整天上屋爬树掏鸟蛋。

    高考时名落孙山的田穗,不听亲人的劝阻,早早就在社会打拼。

    当年在二伯母张花借钱做生意空手而归的他不甘心,他不甘心自己跟父亲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跟父亲田坤禾在自家田地种了一年地后。

    田穗就赶到乌鲁木齐,在大哥田苗那里拿了40多元钱开始了他的闯荡生活。

    他回到扬州老家,见故乡的男女们都穿上了的确良衣服,不是新疆的涤卡衣服,他省吃俭用买了几捆的确良布匹回到广仁乡,刚在街面上吆喝几声,几卷布匹抢购完。

    看着手上的80来元钱,他决定做布匹生意,在广仁乡和扬州来回穿梭几次,口袋开始鼓起来了。

    可是倒卖布匹生意也不好做,一路上担惊受怕的,既怕被人在路上抢走,又怕被雨淋了,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他决定做农副产品买卖,赶着自家老牛车去百姓家收取胡麻、红花后,赶着一车农副产品到伊宁市油坊高价出售,然后又在伊宁市买些食葵拉到广仁乡或其他乡出售。

    田穗每次让老牛车不放空,一来二去,挣了不少钱。

    随着经济的发展,田穗发现路经广仁乡的班车,都会在广仁乡车老汉家的回民食堂停车吃饭,乘客们不是吃个凉粉、要盘拉条子、就是喝碗酸溜可口的面肺子,车老汉的食堂生意很红火。

    车老汉是个回民,以前给公社干过大师傅,厨艺极高。

    田穗决定改行,也在路边租个门面,开个小食堂做餐饮生意。

    打定主意的田穗说干就干,他先取经,花了一周时间在车老汉食堂吃饭。

    将田老汉食堂的饭菜吃了个遍,田穗发现,车老汉食堂最拿手的就是面肺子和杂碎汤,酸溜溜清爽可口。

    车老汉食堂的拉条子(拌面)没姑姑田坤蓉做的好,他家的凉粉没妈妈吉月娥的水平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