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七十九章 福寿膏-《汉生指南》
第(2/3)页
华佗说了几句,见张涵笑容可掬,也知自己是又露丑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
一行人寒暄过后,张涵将华佗迎进了原木屋中。刚一坐定,张涵便开门见山,询问起华佗来。常言说得好,无事不登三宝殿。华佗可不会闲来无事,找他唠嗑。
“先生此来,不知有何要事?”
“呵呵,自然是好事!”
华佗心情不错,先卖了个关子。
“具体的事情,还是请仲景来说吧!这一回,可立了大功,干脆给他正正名算了。我总挂着个虚名,也不是事呀!”
“是嘛,那我倒要见识一下仲景立下什么功了……”
张涵看了眼张机,笑着取笑道。
“不敢,不敢!这些都是华祭酒和孙医丞的功劳,张机如何敢当?!”
张机连连拱手谦逊。
“怎么当不起?仲景你那《伤寒杂病论》一出,便足以名垂青史,有什么当不起的,我这老朽之身尸居其位,早就应该……”
张机只是谦逊,华佗却极为认真。他一生极少佩服何人,可见了《伤寒杂病论》草稿[注],各有千秋;但在医理上,张机集前人之大成,已走在了他前头。
张机,字仲景,南阳涅阳人,少年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真传,在南阳郡是名声卓著的医生。张机出身名门,灵帝末年曾被举为孝廉。后来,战乱一起,张机举族避往荆州长沙郡。不久以前,才应天子诏命而来。不成想,到了以后便被任为博士,派去青州主持医园了。不过,张仲景在医园却是如鱼得水。
……
“丞相,我今日前来,有几件事情汇报,一是牛痘……”
其实,种牛痘预防天花,张涵十多年前就曾在天书里提到过。但涵在书中的描述非常简略,并不具备实际
值。牛山医园成立之初,主要精力集中在后备人才?l:传染病的研究也以疾为主。关于牛痘研究,是在晚些时候开始的。到了现如今,整个研究早已经非常完善了。牛痘的危险性,牛痘的培养,牛痘的接种,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影响接种的因素,疫苗化的研究,等等,等等,孙良栋甚至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人体接种。张机接替孙良栋后,又进行了两次实验,完成了牛痘的收尾工作而已。
“……
接种牛痘以后,只有极少数会发热、乏力、恶心等现象。我们曾给1378人进行接种,其中1369人仅仅稍微发热,旬日便会痊愈,基本对生活没有影响。其余9人,在>失败。最早的接种者已经接种五年半了,迄今为止,接种人群中,没有一人感染过天花……”
张机一再强调,牛痘是孙良栋的成绩,可说起这个来,他也是一幅引以为荣的模样。
“嗯,好,做的太好了!”
张涵赞不绝口。张机微微低头,再次强调了孙良栋的功绩。
“仲景,我知道了。孙医丞的功绩,我自不会忘记,其他做出贡献的参与者,你报个名单上来……
对了,牛痘一事,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张涵摆摆手。重新把话题转回牛痘。
“这个,我们已经完成了整个研究,现在是应用地时候了,为了全面接种牛痘,首先要对接种的医生,进行系统培训,这大概需要半年时间。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凉爽。是牛痘接种的好时候,培训完毕,正好开始接种……接种就需要各地配合了……”
“行!”张涵满口答应,“需要钱物,你尽管找张涧要(张涧笑着点点头),不要客气……还有。写一本书,嗯,就叫《天花的预防》好了,把整个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作为培训教材……”
张机高兴地答应了,然后,开始继续之前的汇报。这一次,张机呈上来一本书稿――《本草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