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各有心思-《重生之高门宠媳》


    第(2/3)页

    皇家事,当真是本烂账。

    中年天子青年太子,半道换储君的事,史上可不少见。

    谢氏就皱眉道,“六皇子殿下刚十三,等到能入朝观政至少也要三两年后,到时不说太子殿下,就是武王殿下、和王殿下也站稳脚跟了……再有乾王殿下,三位亲王年后要进哪个衙门,可有消息了?”

    和聪明人说话不累。

    谢氏的见识和眼界远非姨娘们可比,李子昌没有宠妾灭妻,不光因规矩体统,也因谢氏当得起也但得好正妻之位。

    李子昌心头微松,点头道,“依我看,最有可能进兵部的就是武王殿下和乾王殿下。这事也快了,等武王殿下、和王殿下搬出宫,皇上就会下明旨。不管乾王殿下进哪个衙门,他和太子殿下是亲兄弟,在外人眼里,我们都在太子殿下这条船上,之前要避讳低调,以后少不得要为自家多打算,也要为两位殿下分忧出力……”

    什么差事,都比不上手中有兵权,门下有人可用。

    谢氏了然,“老爷是想着更上一层楼,多拉拢些清流寒门?”

    启阳帝登基十一年,朝中势力明显分为三派:勋贵、清贵和寒门。

    但凡朝中有事,比起占据天然优势的勋贵,寒门一派往往更愿意和清贵一流并肩。

    李府属清贵,而联姻是最快最有效的手段。

    李姝的夫婿康正行正是寒门出身的前科榜眼,康正行的座师是李子昌的同科,李府这才能榜下捉壻,为李姝定下康家这门亲事。

    “如今局势一变,人到用时方恨少啊。”李子昌感叹了一句,正色道,“现在正好先拘着妙儿和娟儿学一阵子规矩,等明年春闱之后,再放她们出来,本来也不急着给妙儿定亲事,不过是先放出风声,看有没合适的人家能入眼。现在……你先把锵儿的亲事看起来罢。”

    谢氏明白李子昌的意思。

    李府甚至澧县李氏的女儿都太少了,但要府里再弄几个庶子庶女出来谢氏不愿,李府也等不起。

    李锵已经十七,先成家再立业也是正理,儿媳选得好,也是一门助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