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东有客星来 第三十章 松下问童子,何处是洞天(一)-《降龙歌》


    第(1/3)页

    时灌月初九,颔山脚下的颔阴县城迎来一位大人物。

    城门口处,蓟宁府的高头大马领着一位徒步的布衣青年。青年看外貌不过弱冠,步伐间却有吞纳百川的气宇。夹道相迎的市民们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偶有消息灵通的,在左右的再三恳求下,才神神秘秘地道出眼前这位光彩烨烨的青年人的真身——

    从龙桥平安归来的寸崖大国师。

    坊间传言蓟宁知府几日前接待了一位风尘仆仆的旅人。旅人自东方浚河国界来,行至蓟宁府时身上盘缠紧缺,想起与现今的蓟宁知府有过一面之缘,便信步踏进州府衙门,向当差的讨饭吃。衙役们哪见过这等狂徒,三五个就要拥上来押住他,旅人只一弹指,饿狼扑食般合围而来的衙役竟就地定住,半个时辰不得动弹。

    几层通报之后,知府大人亲自来到衙门口,对着旅人连作好几个揖,又是赔罪又是殷勤。于是先是当场的衙役,再是蓟宁府的百姓,再到整个蓟湖两路,国师平安的消息越传越广。

    传言之中,有说国师遭奸人设计,被困龙桥;也有说国师与黑龙在云顶缠斗两月有余,终于制服黑龙、复归人间。有蓟宁府知府大人的背书,人们对这些传言也不得不多信几分。

    寸崖大国师并不常现世,人们难得有机会一睹这位学贯六门、光阴永驻的传奇人物的真面目,围观的人从蓟宁府西城门排到颔阴县城东街口,将本就不算宽敞的官道围得水泄不通。

    说实话,人们更愿意看到坐镇九寸崖的是一位须发皆白、德高望重的老者,既有驻颜之能,选在弱冠之年这般青春的容貌难免给人贪恋韶华、尘心不除之感。

    不过没人胆敢对话事神州的国师冕下评头论足,莫如说看到这般青春的容颜才更让街头巷尾的闲人觉得这一趟走值了。世人就是这样矛盾,心里念的还是耄耋老翁靠谱,可若是当真看到一位须发尽白的寸崖大国师,心里又难免有些失望。

    所幸这位国师没有叫闲人们失望。

    颔阴县城东街口,这天色正好,马蹄扬起些尘土,微风轻拂起布衣青年的袖口。他有刀削似的直挺鼻梁、浓墨勾的两道剑眉,一头乌黑的长发没有梳成发髻,而是随意的散在脑后,用毫无雕饰的木簪绕起一股。

    这副面容阳刚而不粗鲁、慈善而不软弱,最要紧的是一股子深不见底的气韵,虽是青年,他人看了也不得不敬畏三分。

    行至县城西侧,颔山道口,围观的人群中突然窜出一个梳蝎子辫的小姑娘。左右来不及反应,小姑娘一冲冲到国师跟前。

    “哪儿来的野丫头,这是你能犯的架吗?走、走!”跟在国师身后的护卫厉声斥退道,一边用没有持戈的手冲小女孩隔空闪两巴掌。

    “欸——,”国师伸手拦住护卫,然后转身对屁股后头的一大队人马说道:“就送到这儿吧,颔山道道窄路滑,从蓟宁府一路到此辛苦各位,就不再劳烦了。”

    接着他走到领头的高头大马前,向马上的人拱手道:“谢谢同知大人领路了,还请代我向知府大人也道声谢。”

    忽闻此言,蓟宁府的人马有些错愕,你一声我一声地也向国师冕下道着别。毕竟这一路护送都是知府大人自作主张,国师冕下也没说好坏,既然到此处言明了要告别,再扭着不放也不是。

    “从此处去寸崖道坛还有大半个帝国疆土要跨越,冕下还是留一两个扈从在身边才……”领路的同知礼节性地回道——以寸崖大国师的修为,世上又有谁能拿他两样呢?

    国师心领神会,只含笑摆摆手,算作谢绝好意。

    “那冕下还请自行保重,告辞了。”同知在马上一拱手,国师回之一拱手,同知即调转马头,带着一干护卫回蓟宁府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