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下陵 (完)-《革秦》
            
            
            
                
    第(1/3)页
    归途是沉闷的。
    当被追击,或者追击别人时刻,忙于赶路,忙于思考反击,忙于商议应对,每个人都在尽量的贡献自己的智慧,每个人都尽力的为队伍提供力量,尽量的争取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队伍里的氛围是热切的。
    虽然有危险,但大家团结一心,所谓危险,也就不再危险。
    可归途呢?
    尘埃落定,一切终结了。
    大家知道了胜利。
    此时绷紧的线终于得到了松懈。
    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事情此时变成了主要的事情。
    有朋友死去了。
    自己受伤了。
    残废了。
    还有,因为战争而存在的问题,会引发的,以后的生活当中所会遇到的困难。
    这些占据主流,成为主要矛盾。
    士气在此时散开。
    队伍在归途之中,因着离别的伤感渲染而放大了这样的情绪。
    很快,踏上归途的第二日,王翦就感受到了不对。
    兵士们不再积极的商讨各项事物,而是三五成群,按照籍贯、口音聚在一起,也不怎么说话,只聚集着。
    他们眼眸里也没有了过去所见时候的渴盼。
    伤残了的,身上散发着浓重倦怠与悲戚。
    一些人没有多重的伤势,然而见着自己的战友如此,也变得沉默。
    万众一心,似乎已经完全成为过去。
    王翦沉吟。
    他之后看向骨灰坛。
    一百零七只简陋的陶土坛子。
    此役,去四个月,纵横隳突,斩首三千六百余人,战损,达到一百零七。
    五千人,战损,一百零七。
    伤者不计。
    这骨灰坛子,里面便是战损者遗躯焚化之后的残余。
    五千人死掉了一百多人,在数字上,只能说是百分之二。
    如果按照所谓的计算公式来算,这点伤亡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对于所谓“士气”,更不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
    因为精锐的部队,可以接受的极限是,战损三成以上而不溃散。
    可是,真正的,放在人群当中,却不是这么算的。
    五千人战损一百零七,就相当于是,一个中大型学校,平均每个班死掉了一个人。
    可能人数占比不大,然而对于士兵的冲击却是实实在在的。
    生活刚刚有起色,人死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