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段煨出降-《续汉祚》


    第(1/3)页

    上千支箭矢齐发,有的落在营栅外,有的落入营地中,由于段煨早就有所安排,所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还有相当一部分几乎同一时间钉在木栅栏上,发出嘟嘟声响,如同重锤敲击在段煨的心房,令他愈加烦躁不安。

    “忠明,想必你也听到了,三箭之后大军尽发。陛下言出必行,若不想背负叛逆骂名,还是早点归降的好。”胡轸坐在帐中角落里,语言冰冷。他的面前几案上摆满了美酒佳肴,酒菜已冷,却未动分毫。

    劝降段煨,胡轸纯粹出于一片真心。在他认知中,牛辅、董越皆是庸碌之辈,挡不住皇甫嵩与吕布、徐荣三位大将的合击。既然如此,不如站在胜利者一边。段煨所部,只是董卓为了屯田储备军资所拨的老弱万余人,战斗力相对有限,降服朝廷能锦上添花,不服王化也难以螳臂当车,不知道段煨有何犹豫不决的。

    段煨心思有些乱。家中祖祖辈辈都是凉州将门,可谓世代忠良。即便族兄段颎无辜狱中服毒自尽,也没有动摇段氏的忠诚。若让他向皇帝挥兵,他过不去心中的那道坎儿。

    可若是就这么向皇帝臣服,他也多少心有不甘。这两年带兵屯于华阴,名为董卓麾下中郎将,实则是一位地方大员,董卓只要求每年供应若干数量粮草,其余任他施为。若是归顺了朝廷,恐怕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况且,长安曾有人给他写信,太傅王允曾想将蔡邕处死,原因仅仅是因为蔡邕为董卓之死发了一声长长叹息。这令段颎感到后怕。对待关东士人都如此刻薄,对待凉州武将可想而知。

    基于长安来信,本来已经准备归顺的段煨,不禁又有些举棋不定,在上奏贺表后没有了动静。直到三日前胡轸前来。

    胡轸曾在族兄段颎麾下任职,与他也算是过硬交情。对于蔡邕事件,胡轸解释,那是王允自作主张,小皇帝刘协已然亲自将蔡邕开释出狱。

    段煨还是有些怀疑小皇帝是不是让王允冲在幕前试探反应,又或者王允见风向不对,指使小皇帝出面做好人。毕竟他有些难以相信一个十二岁少年能够有这么大的城府,能够撇开除董首功的王允而主掌朝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