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南,烟雨收 第二十章:九丫头(求收藏)-《天下风云志》


    第(2/3)页

    青衣汉子哈哈大笑道:“这有什么可麻烦的,过几天就到太湖了,我们大爷应该会在哪里停留一段时间,到时候张公子可以下船游览一番太湖的景致也是挺好的。”

    ……

    与此同时,在他们前方六十里水路的地方有一艘华丽至极的商船,船头有姑苏慕府徽记。

    说起这姑苏慕府,江南道没有人不知道的。慕家是江南有名的富商之一。据说其祖上原是前朝御前将军的马倌,

    当年,那一场战役过后,受伤残了一条腿,回了原籍姑苏城外的一个小村子,为了生活开始走街串巷做起了货郎。积攒了一些家业过后,在姑苏城开了铺子慢慢的发了家,三代以后,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

    特别是这第四代慕家当代族长年过四十的慕曾琪。经商最有天赋,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慕家推上了鼎盛,茶叶丝缎瓷器布匹,胭脂水粉铺子数之不尽。江南人称慕财神。

    如今执掌慕家的长房慕曾琪早些年在外行商受过重伤过后,伤了根基,子祠艰难,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在慕家这一代排行第九,人称慕九,芳名:倾城,慕倾城。芳龄只有十三岁,虽然尚未有及笄,但已经是芳名在外,据说有倾国倾城之色。

    都说富不过三代,三代会穿衣,四代会吃饭,意思很简单,说的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士大夫的出现至少要三代以上的积累才能做到。如今慕家到慕九与她的几个兄弟也算富到第五代,但情况明显良莠不齐,最争气的于经商最有天赋的,反倒是作为女儿身的慕九慕倾城。

    她今年虽然只有十三岁,身边早有王老太君精心挑选培养的四个大丫头,八个小丫头随身伺候在其身边,各个都是能打会算,样貌出众,被姑苏人戏称为“十二金钗”。

    如果那些大哥二哥之类的厉害一点,如果慕倾城不是大房的女儿,如果慕倾城没有经商的天赋和心情,或许一切情况就会不一样,但现在,慕家王老太君明显是将慕倾城当成了接班人来培养,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注1),慕家王老太君出自有着金陵府名门望族之称的王家庶支。

    最为江南人所熟悉的王氏这一族,其祖上可是是东晋时期的王导家族。“那时,王导家族迁到金陵,全国的王姓贵族全部聚集在金陵一带,百分之八十的官员都是从山东琅琊迁来,当官的不是姓王,就是王姓的亲戚。”

    此后,王姓在金陵经历了数代的繁衍、变迁,逐渐成为了金陵第一大姓。

    早在东晋时期,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金陵。王、谢两家权倾朝野,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王氏虽是庶支一族所出,但未出阁的时候,也是金陵城有名的才女,诗词书画样样精通,王老太君的夫君慕老太爷三年前病逝了,膝下只有慕曾琪一个嫡子,慕倾城一个嫡孙女,这次是娘家子侄大婚,归宁参加婚宴过后,返回姑苏城。

    大船寂静随波逐流行驶在大运河之上,极尽华丽的船舱里,一位明眸皓齿一身紫色云锦罗裙的小姑娘正靠在靠窗的地方看书。忍不住嘟哝道:“来回都是在船上,真没有意思!这还不如坐马车呢,还能快上一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