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南,烟雨收 第十一章:会试放榜(三)(二合一)-《天下风云志》


    第(2/3)页

    生平第一次,张继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张兄,起的好早。”

    吕星海等人一起来到松江会馆大厅,就看见张继一人望着大门外的长街发呆,一声张兄让张继从失神中醒转过来,“哦,也不算太早,不是说要去荐福寺嘛,倒是你们起晚了。”

    “呵呵,我看昨晚红袖添香,一夜风流,看懿孙兄独自在这里发呆,一定是思念家中的王家小娘子了吧?哈哈,哈哈哈。”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大乐,张兄已经四占其二,过些日子金榜显名,洞房花烛夜还会远吗?呵呵,到时候可要发个帖子,我们可要讨一杯喜酒喝哦。”

    “就是,就是,不然我可不以你哦。”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以懿孙兄大才,我看就是中会元也不为过,这杯喜酒不远了啊。”

    张继听见诸位同窗好友的话也是开怀,虽是心中有些自得,但还是谦虚连忙道“诸位说笑了,说笑了,哈哈。”

    “……”

    几人说说笑笑,吃过了早饭,请会馆小二叫了一辆牛车,慢慢悠悠的往长安城东市安仁坊行去,旭日东升,日悬天际的时候,众人来到了寺院所在的地方,安仁坊与开化坊一街之隔,寺院山门在开化坊,门朝南开,浮图院位于安仁坊,门朝北开,中间以大街相隔,两大门相对。

    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此时已经是人山人海,到处是往返驶过的豪华马车和身着学子服饰的举子们,以及丫鬟仆人成群,身着艳丽服饰的千金小姐,长安人男女大防不像前朝那么严谨,女人也可以轻纱遮面游玩外出。

    荐福寺的山门似为栏棚状的鸟头门,两侧为八字墙,山门内东有庑殿两间,正中为庑殿式殿宇三间的天王殿,两边各开一门,并有廊庑相接,东西廊庑对称地向北伸延,与大殿相接,形成封闭式院落。

    天王殿北左右两侧为对称的重檐歇山顶建筑,为钟、鼓楼,正中是下为拱券门洞的砖砌高台,上建五间歇山顶殿宇的“慈氏阁“。阁后则为七间大殿,殿前有月台、踏步,即“正佛殿“,其后东西各有配殿五间,正中面阔五间的“藏经殿“。其后是小雁塔。(荐福寺的描述来源于西安荐福寺的建筑格局。)。

    随人流穿过荐福寺鸟头门,单檐翘角、歇山式蓝色琉璃瓦顶,下为青砖砌券门洞,长2.9米,深2.55米。有脊兽,檐部勾头滴水,檐下砖雕斗拱,花纹,南刻《蔌赐荐福寺》,北刻《最胜法门》。(注:荐福寺鸟头门为清代所造。)

    张继等人才知道原来这两日荐福寺举办有文会,文会就是文士饮酒赋诗或切磋学问的聚会。

    荐福寺的文会已经有一甲子的历史,许多大文豪,大诗人成经在这里成名,在场的就数吕星海来往京城长安次数较多,又在长安城备考一年时间,众人感觉新鲜,吕星海当即把长安荐福寺的来源和历史如说家珍的介绍给几位好友听,吕星海笑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逮明帝秉哲,雅好文会。“

    “唐,杨炯《晦日药园诗序》有云:“请诸文会之游,共纪当年之事。”

    “元,刘埙《隐居通议·总评》评论:“每与此先生文会剧谈,至意气倾豁处,此先生辄曰:相与读山谷赋可乎?”

    “所以,荐福寺的文会从文会成立开始,就有太多的人在这里青史留名,远的不说,就说六年前的文会,那次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元稹,字微之,河南府,洛阳人士,父亲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成经在这里一诗成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