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南,烟雨收 第七章:笔落惊风雨(求收藏,推荐)-《天下风云志》


    第(3/3)页

    策问。

    策问,即议论。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策问所及范围较广,有政治、教育、生产、管理等,比起帖经、墨义来难度更大,有的也还有一些实用价值。

    诗赋。

    诗赋,唐元二年有人认为明经多抄义条,议论只谈旧策还是表现不出真才实学,建议加试杂文两篇(一诗一赋),于是至唐元二年开始了诗赋考试。

    经义。

    经义,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如果说策问还有考生发挥的余地,经义便已经无所谓个人的思想,考生惟朝廷指定的“圣贤书”是遵。自宋朝开始,经义取代帖经、墨义。

    腹稿一成,张继目光一凝,笔尖飞快一蘸墨汁。下笔点点,在稿纸上书写起来。但见张继笔下如龙,没有半分停顿之处,就如同当初写漕弊时下论时,整篇文章一气呵成。

    一个个方正的字迹。从张继笔下逸出。

    从入学堂的第一日起,张继就学书法之道,每日习帖不倦,没有一日停顿。

    读书也是如此。自从儿时开蒙习“三字经”以来,到后来手不释卷。三书四经,诸子百家,一书不漏。

    纵然是有读书的天赋,弱年之时,就被襄阳人称神童,但张继坚信,业精于勤荒于嬉,读书也是,功在不舍。努力勤奋永远比天赋更重要!

    笔下字字落成,张继仍是笔下不停,文思如泉涌,文章之道取法与博学苦记硬背日常,胸中早已藏书十万卷,他引经据典,处处信手拈来!

    哗!

    提笔惊风雨,下笔如有神,才思泉涌,手到擒来,一张卷子写满放在一旁,张继取过镇纸,压着下一张卷上接着写。

    旭日高悬天际,风和日丽,照着张继与考场上芸芸举子,这一刻整个考场里,都是笔尖摩纸,乍听来如春蚕食桑,沙沙有声。

    考生们蹙眉运笔,殚精竭虑,一生所学,十年寒窗所得,尽诉于纸上。

    头悬梁,锥刺骨,寒窗苦读,十年如一日,不就是为了此时此刻,但求有朝一日检验真我时,鲤鱼跃鱼龙,琼林宴上把酒言欢,状元及第,高头大马,衣锦还乡,十年无人知,一鸣天下知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