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把金士达赶出天津-《国啤》
            
            
            
                
    第(2/3)页
    人潮汹涌中,两人快速走近,什么话也不说,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小树,这是谁啊?”
    从没见过秦东对一个男人这样热情,当然,他对女人也不热情,罗玲就笑着问道。
    “曾俊烈?”杜小树打量着这个一口潮汕口音的青年,“我想起来了,那年我姐夫出差,他到钟家洼找过我姐夫……”
    多少年不见了,自从草原一别,已是整整十年……
    愿你出走草原,相见仍是少年!
    今天,秦东想不到两人会相聚于天津!
    “我看报纸了,知道你在天津……”曾俊烈依然笑得那么腼腆,人畜无害的样子,一点也不象后世的价格屠夫。
    “我也找过你,知道你在卖家电,”秦东拉着他就往偏僻地方走,可是人来人往,到处都是喧闹,高虎要开车,秦东却夺过钥匙,“你听相声去,我自己开……”
    看到秦东的奥迪,曾俊烈只是看了一眼,“你想出的这个主意真好,嵘崖啤酒赞助相声大会,光上报纸和电视就省了多少广告费、代言费……”
    “你利用报纸夹缝作广告,小广告有大天地……”秦东笑着回道。
    在 1993 年,一些日后风云一时的企业家还在成长的路上。后来创办全国最大家电连锁公司的曾俊烈,这时还是一位 24 岁的“北漂商人”。
    他是潮汕客家人,喜欢说自己是“李嘉诚的老乡”,他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就早早地离乡四处做生意。
    性格豪爽的他背着大旅行袋,装着收音机和电子表去内蒙古倒卖。
    到了内蒙之后,发现内蒙人同样也是热情豪爽啊,非常开心,觉得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福地。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80年代的内蒙的消费市场以及消费意识和能力都很差,他的生意非常惨淡。
    可是在这里,他结识了秦东,还按照草原风俗,结拜成了安达。
    “我们潮汕人是不可能打工的,”工字不出头,打工不能出人头地,“你离开草原后,我就到了北京,要做大生意,就应该去大城市,……我贷了三万块钱,开始他卖点服装,后来改卖家电……”
    此时,他在北京开了一个家电市场,1993 年的销售额居然做到了 2.3 亿元。
    “我回秦湾后,就在啤酒厂上班,从刷酒瓶干起,现在是嵘啤的总经理……”当着在草原上认识的兄弟的面儿,秦东也不矫情,“今年,我们准备再搞它三条生产线,再建一个分厂……”
    “你有三个分厂了?”曾俊烈眼光一闪,却仍是腼腆的模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