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他仔细看了看,这针脚并不是太好,他就知道这衣服和鞋子都是小海棠亲手做的。 他摩挲着衣服和鞋子,想象她做针线的样子。 应该是坐在床上,面前放着做针线的簸箩,安安静静的,美的像一幅画。 他的嘴角也不知不觉地扬了起来。 他把衣服给拿起来放在身上比,却发现衣服里夹着一封信。 他的心脏扑通扑通的狂跳了起来,拿到信迫不及待地拆开,里面只写了一个等字。 这是他们两人之间的约定。 她在等他回去。 他把信给折起来,揣在怀里,跟护心镜放在一起。 第二天,大军休整完毕,他们继续向前进,一鼓作气攻下了长寿、永丰、水南、方台等这些地方。 义军所到之处,势不可挡。 那些地方原本驻守的官兵,纷纷落荒而逃。 有一些干脆直接投降加入了他们。 他们的队伍越发的壮大了起来。 他们出发的时候不过是十万人马,攻下这几个地方之后,队伍壮大了一倍,变成了二十万。 前方的队伍壮大了,后方物资各方面的需要也在壮大。 甘正青的队伍运粮分段,从青牛镇到黑龙潭,从黑龙潭到古楼岗,从鼓楼刚黄土堰,从黄土堰到吴子山,从吴子山到大同岗,从大同岗到十里铺,从十里铺再到青州府。 每段都请当地的村民来帮忙运输,给他们一些工钱。 这样,就可以避免粮食的损耗。 若是不然,他们的队伍自己送粮,一路上得吃掉多少粮食? 往边疆去运送粮食,十万石粮食,只能留下一万石,因为运送粮食来回的路上都要吃。 损耗极大,甘正青的这种方式,就大大降低了运输粮食的成本。 除此之外,他还在青州府设了粮草收购点,附近的老百姓可以直接到青州府来卖粮食。 家里有太平车的,就可以推到青州府来卖,这样可以卖的贵一些。 这样,又省去了许多的人力。 并且,他把往各处运粮的队伍都做了规划,因为大军并非只是朝着一个方向去的。 所以,粮不可能只从清河县出。 甘正青这边兢兢业业的处理运粮的事,小海棠这边也加快粮食的耕种。 清河县这边基本上已经稳定了下来,大家该种麦子就种麦子,但是青州府这个地方,她还是有必要去看看。 于是,她带上秋霞、顾霆安、顾霆昊、乔禄喜到青州府去。 第(1/3)页